歐美用創意領導商戰的溫床:兒童藝術教育

歐美用創意領導商戰的溫床:兒童藝術教育

一位朋友在海外工作,同事大多是受歐美教育長大。從公司核心價值「創意思考是帶領前進的力量」就能感受到文化差異,日常更是對教育養成的感觸良多。在談歐美前如果要用四個字代表台灣義務教育,可能會是

❝標準答案❞

在我們以考試為導向的校園生涯裡,幾乎人人患有標準答案狂熱病:老師一股腦兒地將課本和講義知識變成選擇或簡答題;學生則在題庫裡愈戰愈勇,許多還練就看了題目頭尾就能下筆作答的功力。還記得當年小考完跟同學交換考卷,老師(或小老師)在講台前報答案:ABCC豬 豬AAAB CABAB⋯⋯

歐美用創意領導商戰的溫床:兒童藝術教育

原本是大家都省時省力的win-win狀態,沒想到會讓我們在面對

❝開放答案❞

時手足無措。畢竟長期累積的經驗告訴我們「真相正解永遠只有一個」!一旦遇到突發狀況(像是會議中有人拋出非常跳脫的主題),我們因為還在腦中思索最優的答案,結果現場沈默的空氣讓彼此坐立難安;更不用說在混亂中被點名,耳邊根本是敲起了喪鐘。

朋友說公司開會「意見紛雜」,一般台灣公司更習慣「眾人響應」。因為我們追求正確解答的心太過強烈,所以一發現最接近正解的答案便趨之若鶩。好處是公司決策和執行效率高,但沒有火花激盪怎麼曉得這便是最適合公司的策略呢?

西方教育從小開始培養創意思考和接納多元,最根本的從他們的兒童藝術教育看起。你可能不知道

歐美用創意領導商戰的溫床:兒童藝術教育

教室桌上放一盤滿滿的顏料任他們揮灑。老師不會在一旁指導「蘋果要塗紅色、房子畫煙囪比較可愛,豬不會用兩條腿走路⋯⋯。」相對地,老師在美術課的功能僅僅是守護安全和秩序,讓小朋友們有完全的自由可以在畫布上發揮創意。

好像能嗅到一點創意思考的味道?但德國兒童藝術教育做的可不只這樣!為了讓孩童接觸更多元的文化,學校把不同班級和家庭背景的學生分成一個小組,使小朋友們在輕鬆的美術課情境下和不同文化的同學交流。不一定是言語或肢體互動,最直觀的是用眼睛感受:同學不同的膚色、外貌,或是畫布上能窺見一些的文化元素。

歐美兒童透過藝術教育所接提供的「多元」,首先是內在自由發展的創意,同時有外在多元文化的刺激讓孩童有更廣闊的視野和思考。比起只是單純在美術課後交上一幅作品,德國兒童藝術教育的意義要深遠得多。

在強調多元聲音的教育培養之下,優勢是什麼呢?回到外商企業開會的例子,儘管討論時常天馬行空或刀光劍影,卻可能在創意思考下激盪出最棒的火花。